和足球一起看透中国足球千年历史的每一个篇章!
4.云起社会——蹴鞠文化走向辉煌。
在2008年上映的吴宇森导演的电影《赤壁》中,虚构人物孙树才(大卫饰)在蹴鞠场上一闪而过,打进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进球。观众为之欢呼,连坐在贵宾席上的丞相曹操也为之高兴。就像我们上一集说的,这个片段其实是对唐代蹴鞠规则的现代诠释。中国足球历史第一集回顾:从高尔夫的角度看——中国足球的千年风华。
诚然,在唐朝时期,蹴鞠就已经出现了强调对抗的类似于现代足球的比赛形式:长方形球场,两边各一球,两队,进球。然而,蹴鞠的真正发展还是要等到宋代。
它是宋代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流通体系的又一高峰,经济繁荣,社会稳定,文化生活的灵感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充分地迸发.繁荣,主要原因是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,导致宋代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。然而,城市人口的积累为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保留了强大的动力。
宋朝的人们有丰富的业余时间。
在宋代城市文化的发展中,最典型的是勾栏瓦舍的诞生:瓦舍是宋代的城市商业性游艺区,又称瓦子、瓦舍、瓦舍,或简称“瓦舍”。在瓦赫里建立的演出场所叫做勾栏。勾栏,又称勾栏或勾栏,最初是作为一个蜿蜒的栏杆。宋元时期具体指的是瓦赫里在市场上设立的表演棚,也可以理解为后来的剧场。[1]
勾栏瓦舍的节目包括脱口秀(现代相声的前身)、戏剧、歌舞等文化节目,以及相扑、武术、蹴鞠等体育节目,这些节目都有自己的艺人组织而蹴鞠的艺人组织就叫做“齐云社”.
宋元文献与考古发现中的佤族勾栏(来源[2])。
这些瓦舍勾栏的广泛存在促进了蹴鞠文化在民间的迅速普及。直到南宋,蹴鞠文化终于达到了顶峰。
刚才提到的云起学会,是蹴鞠文化鼎盛时期的产物。很像现在的足球俱乐部,是由专业蹴鞠从业者组成的行业联盟,包括草根蹴鞠艺人、培训师、管理者,以及一些热爱蹴鞠的达官贵人。在南宋文化最为昌盛的时候,齐云社已经成为了分会遍布全国,国内无人不知的足球社团。
云起学会组织架构健全,会员岗位和分工明确:均作为最高管理者进行调配和授课;有社会部门负责社会事务;有部门和客人处理外部招待事务;还有负责团队事务的领导和左军;而直接参赛的有扛、副扛、放踢、打球、扛彩、主会场、打尖、守网、斜飞、打彩。这些俱乐部成员各司其职,负责宋朝境内的各类蹴鞠产业事宜,从制定蹴鞠规则到确定艺人等级,从传授蹴鞠技艺到宣传蹴鞠功能等。这对蹴鞠的发展和衰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[3]
云起社会的运作模式与现代足球俱乐部非常相似。
游戏管理、规则和执行制定、社区运作、宣传、青少年培训.云起俱乐部的运营模式与现代足球俱乐部非常相似,是封建社会现代足球的雏形。
宋代不仅有直接的蹴鞠比赛,还有介绍和研究蹴鞠文化的书籍,其中以下三本书更为重要:《蹴鞠谱》 《事林广记戊集》和《蹴鞠图谱》,都详细介绍了宋代蹴鞠的玩法、规则和发展。
这些书籍是重要的足球史料,在足球发展史和中国文化史领域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。只可惜,浩如烟海的史籍虽然还在,但是蹴鞠的文化却早已埋葬在了中国的历史厚土当中。
过去是空的,仍然像一场梦。
3354李雨《蹴鞠谱》。
/p>宋朝的繁荣是蹴鞠文化发展的温床
5.蹴鞠衰亡
在唐宋时期的蹴鞠能够得以发展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高层领导人的纵许。尤其是北宋的开国元勋们,很多都对蹴鞠运动十分拥爱。在上一集中,我们看到的《宋太祖蹴鞠图》,就清楚地展示了这一点。
据题跋所示,此图表现的内容,为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太宗赵光义、宰相赵普等大臣蹴鞠的场面。画面中六人,除宋代太祖、太宗外,赵普、石守信、党进、楚昭辅,都是宋朝开国功勋,中国历史上的名人。[4]
宋太祖蹴鞠图
但是,到了明朝的时候,政府高层对蹴鞠的热情已经消耗殆尽了。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下令废除蹴鞠技术,凡是从事蹴鞠运动的,要处以“卸脚”之刑。到了明朝末年的熹宗年代,朝廷再次颁布法令,明禁蹴鞠行为。
明朝皇帝的“禁蹴令”并不是一时兴起的“拍屁股政策”,而是因为当时的蹴鞠文化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问题。
从元朝开始,蹴鞠的形式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。之前的蹴鞠运动,不单是瓦舍勾栏中的表演和比赛,还是朝廷举行宴会、招待外使的节目。但是宋朝之后,它已经逐渐从一种体育形式脱离出来,变成了纯粹的娱乐手段。“从官方跌落民间”,蹴鞠的坟墓已经在此挖好了。
中国在宋元时期就出现了女子参与的蹴鞠
宋元时期,出现了女子蹴鞠,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,女子蹴鞠没能得到大规模的发展,到了元代,出现了男女对踢蹴鞠,这对当时的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。
但是由于那时的中国妇女没有解放,这种男女对踢蹴鞠没能成为一种男女平等的风向标,而是变成了很多青楼春院的工作者们的娱客手段。尤其是元末明初的社会动乱中,蹴鞠更是发展成为了一种淫乱的符号,彻底背离了自己最初的目的。这样的社会状况,在明代很多的艺术作品中都有所描写,蹴鞠被污名化了。
明朝建立后,太祖皇帝朱元璋决心彻底整顿社会不良风气,就将赌博、嗜酒、蹴鞠这类娱乐活动全部禁止,也因为此,从明朝开始,蹴鞠文化衰落了——封建社会的败落时代,贪腐横行、民不聊生,蹴鞠并没有什么错,它只是给“帝王将相”们背了锅。
朱元璋认为蹴鞠是不良文化
虽然民间仍然有很多技术高超的男女艺人们,但是由于朝廷禁令,蹴鞠终究走向了没落。
到了清代,统治者对于汉民族文化采取压制政策,对包括蹴鞠在内的许多体育项目予以禁止和阉割,不加提倡,而对蒙古族的体育项目大加推崇。[5]
之后,蹴鞠彻底走向沉沦,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6.总结:蹴鞠兴衰史
从传说中的黄帝发明蹴鞠开始,蹴鞠其实经过了多次转折。一开始的蹴鞠是从劳动生产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民间娱乐方式。后来,人们发现了蹴鞠作为军事训练的用途,这项运动很快便通过军事训练的方式进行了更加广泛的传播。
汉唐时代,我国民风刚强、崇尚勇武,蹴鞠运动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最好的发展和完善。
但是,到了宋朝,随着重文轻武的意识形态以及军事训练内容的转型,蹴鞠逐步退出了军队训练的范畴,成为了彻底的民间娱乐项目,同时,那种唐朝蹴鞠中激烈的身体对抗性质,也在此时逐步丧失掉了。
高俅表演白打
到了元明清时期,中国封建社会走入末期,新的社会形态开始萌芽,出现了不少新的娱乐形式与蹴鞠竞争,再加上朝廷禁令,蹴鞠这个“历史的产物”,最终还是在历史当中消亡了。
2000年12月,国际足联主席宣布,足球起源于中国,并从中国传给埃及,再经过埃及到达希腊、罗马、法国,最终传到英国。这个结论给持续很久的足球起源地争论画下了句号。
“中国足球起源说”获得国际足联支持
我们无论是自高自傲地以“文化昌盛之天朝上国”自居,而不把任何其他国家放在眼里;还是妄自菲薄地号称“国际足联胡说八道,足球与中国无关”,试图嘲笑戏弄所有相信中国足球起源说的人。我们都不可否认:历史已经过去,如今的中国,是足球文化很贫瘠的。
当然,也无论我们如何对如今的中国足球多么冷嘲热讽,我们也无法否认:当清朝末年,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列强侵略者使用大炮强行炸开的时候,足球又一次回到了中国。只是这次回归,足球不再以娱乐的姿态——足球熔铸了仁人志士的鲜血,以铁一般的意志和热情,席卷着爱国主义的大风归来。
这爱国主义的大风如何让足球成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骄傲?又如何让足球成为了进步思潮呢?欲知后事如何,《中国足球史》第三集,为您继续揭开。
关注本专栏,看透中国足球的每一个篇章!
参考资料:
[1]赵燕云《勾栏瓦舍:宋代繁荣的娱乐业》,搜狐,2017年
[2]张莉、郝敬《论瓦舍勾栏的兴废与说话艺术》,民俗研究2013年第4期:117——118页
[3]徐雅莉、徐凯华《浅谈南宋民间社团“齐云社”的形成及发展》,兰台世界2014年11月上旬:91页
[4]《飘落海外的《宋太祖蹴鞠图》 慢慢归国路》,人民网,2017年
[5]陈晴《中国足球运动百余年发展史》,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7年:10页
相关集锦
- 06月08日足球友谊赛白俄罗斯U21vs中国男足U22全场比赛集锦
- 09月07日足球友谊赛中国男足U21vs马来西亚U21全场比赛集锦
- 12月23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U23vs马来西亚U23 全场比赛集锦
- 10月16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乌兹别克斯坦 全场比赛集锦
- 10月10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越南 全场比赛集锦
- 09月12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叙利亚 全场比赛集锦
- 09月09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马来西亚 全场比赛集锦
- 06月20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巴勒斯坦 全场比赛集锦
- 06月19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亚运队vs韩国U24 全场比赛集锦
- 06月16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缅甸 全场比赛集锦
相关录像
- 09月10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U21vs乌兹别克斯坦U21 全场录像回放
- 09月07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U21vs马来西亚U21 全场录像回放
- 09月04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U21vs越南U21 全场录像回放
- 10月16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乌兹别克斯坦 全场录像回放
- 10月10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越南 全场录像回放
- 09月12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叙利亚 全场录像回放
- 09月09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马来西亚 全场录像回放
- 06月20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巴勒斯坦 全场录像回放
- 06月19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亚运队vs韩国U24 全场录像回放
- 06月16日 足球友谊赛 中国男足vs缅甸 全场录像回放